张海燕,衡水日报,2021.5.26
日前,景县留智庙镇后枣林村最新发现清乾隆时期四品中宪大夫张华年墓志文物,为衡水市及景县的明清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文物实物资料。
该墓志石碑72厘米见方,厚近20厘米,为造型精致的大青石制作,分两块上下叠放,上面一块为“篆盖”石,上用大字体篆字雕刻“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江南凤阳府同知、前河南分巡南汝光道、按察使司副使丹岩张公暨配诰封恭人田太君合葬墓志铭”。篆盖石下是由小字体宋体书法雕刻的墓志铭正文,共计二千多字,所记载的历史信息非常丰富。
图片
这位“丹岩张公”是什么来头?这自然引起了景县当地历史及文物研究部门和爱好者的极大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读起了墓志铭正文开头第一段:
“畿南数百里内称宗族仕官之盛者,推景州枣林张氏。名德夙望巍然为一族冠,则尊河南南汝光道丹岩公其尤者也....。”
据从事景县历史文化研究的邓文华所著《景州笔谭》所记载:“枣林张氏家族是继南北朝高封二氏之后景州崛起的又一名门望族。.....明清五百年进士2人,举人16人,监生214人,贡生64人,为官者达374人”。原来,这位“丹岩张公”属于明清期间古景州历史上的著名家族“景州枣林张”,是枣林张十世岁贡生张华年(字丹岩)。
撰写墓志铭者名号更加了得:“赐状元及第、诰授光禄大夫(正一品)、礼部尚书、前户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年家眷弟安州陈德华顿首拜撰文。”正文中还给出了撰写墓志铭原因:“与余相见于朝班,欢肰(rán,然)无间,目遂订友京师两载,交公颇深,故知公冣(zuì,最)详。庚辰夏公里居捐宾客(弃宾客而去,去世),越数岁其孤'圻'等持公行状走京师请铭于余,余不可以不攵(pū)辞。”
那张华年墓志铭都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呢?
“公讳华年、字丹岩、西邨其号也。上世为青州寿光人,自明成祖旹(shí,时)始祖'原鲁'寔(shí)迁景州枣林村,为郡著姓。曾祖讳“珩',太学生;祖讳“文卓',恩贡生,乡饮大宾;父讳“芝馨',内阁中书舍人;三世皆以公兄官赠朝议大夫;中书公又以公官晋赠中宪大夫;母程太恭人举丈夫,子二人;长讳“嵩年',官户部员外郎;公其次也”。寥寥数语,就把张华年所在的枣林张家族背景,以及上下四代的传承交代清楚了。
“公生而端凝简重,至性过人。父奇之,常语人曰:是子必亢吾宗'。德州田香城先生爱其才,以女妻焉”。这说的是与当时德州世家名士、著有诗集《鬲津草堂诗集》的田霡(号香城)联姻的事。
墓志铭对张华年的官职经历描述甚详:“岁乙巳(清雍正三年,1725年)公始仕,授江宁府管粮同知,署江防同知,又署江宁府安徽藩司,借署凤阳府。乙卯(雍正十三年,1735年)实授江宁府知府,恭遇覃恩,诰授中宪大夫,护理江南通省驿盐道者二。乾隆壬戌(乾隆七年,1742年)以属吏罣(guà,牵连)误去官,属吏昭雪,部议复职。丙寅(乾隆十一年,1746年)授池州府知府,己巳(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特擢河南分巡南汝光道”。从张华年频繁调动的官职经历可知,明清官制,实行的是“循吏”制,就是说官员不能在自己家乡任职,要在其它州府循环任职,以避免腐败行为。
奇特的地方在于张华年墓志中所描述的破案环节:“公学古人官务,持大体,不屑屑,以综覆为能,及临大事,判疑狱察,积弊则片言立剖,洞若观火。太平芜湖有疑案廿余年未结,株连无辜百数十人,制府稔公才,特檄往勘其狱。公虚公体,访廉得其实,一讯辄服,制府益器重之,是后两江疑狱多委公平反者。”可见,张华年是官员中的破案高手。
地方州府的治理还在于教化民众,而张华年很注重提高所辖江宁及池州府民众的道德文化素养:“江宁为东南省会,庶务繁剧,民多健讼,公为太守,务以恩怀人,所部帖然从化。后守池州,兴学校,劝农桑,十余年间,士掇巍科,民饶盖藏,迄今尸祝弗衰。盖公以实心行实政,故所应之地,吏畏民怀,非苟然也。公既擢升南汝光道,益以廉平自矢”。尸祝弗衰的意思是死了很多年了民间还没有忘恩而一直在不间断地祭奠他。
张华年墓志铭还透露了乾隆皇帝巡游河南的历史细节:“时驾(乾隆帝)幸中州,随侍行在,特被温纶宠锡,优渥当时......。”
墓志铭还描写到张华年的长相是“公丰颐修髯,伟躯玉立”,张华年的几个典型性格为:“喜宾客,好施与,三党多赖以举火(过活)。性忍事,不忘久约,与人友,胸无城府,即有迕事,过辄忘初”;并且,还列举了实例来说明张华年的这种性格:“仕江宁,有外属令丞二人冒讦公者,及秉府篆(掌知府印),二人适被劾,公推讯之,力为申辩,事得白,二人皆惭谢,公漠然忘其为前之讦己者,其坦荡类如此。”这自然为古景州赢得了好出清官的美誉,其不利用私权打击异己的秉公行为就是对当代也有教育意义。把长相性格与实例一结合,一个活脱脱的古代清官形象就浮现出来了。
墓志铭还提到张华年对枣林张家族的贡献:“率族人定祭礼,立宗法,捐置祭田,为长久计,一切家政多所建置焉”。并且,还记录下了枣林张家族最重要的先祖遗训:“穷居则孝悌力田,出仕则鞠躬尽瘁。顾礼义廉耻,知尊卑名分,毋荡检,毋踰闲,名列史册,以光前烈”。这对目前遍布全国的枣林张现代后裔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指导和激励。
因此,墓志铭对张华年的家国情怀做了一个总结:“呜呼,在国为循吏,在家为宗衮(gǔn,尊者),是可铭也”。
最后,欣赏一下墓志铭极具文学欣赏性的结语:“余为次其行事而系之以铭,铭曰:“江水汪汪,公泽弥弥。备厥阴膏,洋溢淮汝。扶鸠白叟,骑竹黄童。三十年余,与公始终。垂老归来,仪型宗族。是训是行,雍雍肃肃。家之宗老,国之劳臣。渂宁存顺,厥为完人。广川之乡,泉深林郁。式谐女宗,同心同穴。先民有作,楷模在茲。'我为不作铭,庶无愧词。”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